世界海洋日丨记者探访:经略海洋 有哪些创新性“打开方式”?
世界海洋日丨记者探访:经略海洋 有哪些创新性“打开方式”?
世界海洋日丨记者探访:经略海洋 有哪些创新性“打开方式”?央广网北京6月8日(rì)消息(记者王泽华 许云(xǔyún) 魏安)据(jù)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,6月8日是第17个世界海洋日,主题是“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(gòngshēng)”。2024年,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十万亿元,不管是海洋渔业、制造业、服务业,还是海洋新兴产业,都呈现强劲发展势头,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(lādòng)作用进一步显现(xiǎnxiàn)。
记者来到主场活动举办地——海南海口,在滨海滩涂的盐碱地(yánjiǎndì)上,一片片(yīpiànpiàn)兼具经济(jīngjì)和生态价值的经济作物正茁壮成长;实验室里,耐腐蚀材料的研发正助推海工装备走向深远(shēnyuǎn)海;在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树林中,见证了保护与(yǔ)发展的相得益彰。经略海洋,有哪些创新性“打开方式”?
全海水灌溉 盐碱地长出“幸福(xìngfú)草”
在海南海口美兰区演丰镇,临近海洋(hǎiyáng)不足百米(bǎimǐ),一片片整齐的绿色植物(zhíwù)扎根在含盐量较高的重度盐碱地上。这些看起来非常陌生,却又明显是规模化种植的植物究竟是什么?海口市(hǎikǒushì)乡投集团海洋经济板块负责人陈佩福(chénpèifú)介绍,这种植物叫作盐角草,又名海芦笋,因花果期形似虫草,其商品名为“海虫草”。可为什么要在这里种植这种植物呢?
陈佩福说:“海边这些盐碱地的含盐量在1%至2%,甚至(shènzhì)更高,因为海水(hǎishuǐ)的平均含盐量是3.5%。这样(zhèyàng)的地原来只能做鱼塘、虾塘,因为取海水比较方便,挖一个土塘就可以养鱼虾(yúxiā)。现在近岸的生态修复要求非常严格,我们把这片地整理出来,种了海虫草(chóngcǎo)。这种植物能全海水灌溉,研究证明,它在6.5%的盐度下都能生存。海里的海水抽过来,可以直接灌溉到作物(zuòwù)上。”
盐碱地上全海水(hǎishuǐ)灌溉的经济作物(记者王泽华 摄)
不经任何处理的海水(hǎishuǐ)直接灌溉就能生存。除了好打理,还有什么好处?陈佩福表示,这种经济(jīngjì)作物不但可以在治理盐碱地方面发挥作用(fāhuīzuòyòng),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,是沿海(yánhǎi)滩涂发展海水灌溉农业,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优选。
陈佩福介绍:“海虫草是(shì)有机蔬菜,吃起来非常脆(cuì),还有药用价值,全身都是宝,经济价值非常高(gāo)。每亩地在种植端的总收入在5万元左右,非常稳定(wěndìng)。它不(bù)与人争(rénzhēng)淡水,不与农争田,不与粮争地,对近岸的环境生态修复有促进作用。如果在海水水面种植,原来养殖产生的富营养物质被海虫草吸收、过滤、净化,又促进鱼的生长,形成‘鱼草共生’的模式。”
长寿命(chángshòumìng)工程材料 助力“挺进深蓝”
“梦想”号(央广网发 中船(chuán)黄埔文冲有限公司供图)
在(zài)深远海,一大批海洋牧场、海上风电(fēngdiàn)、远洋科考、油气开发等活动正在开展。由于需要经年累月面对海水侵蚀、高温高压高盐等环境,并且无法实现经常性维护,这些海洋活动所需要的(de)(de)海工装备往往面临腐蚀、污蚀等情况,严重影响(yǐngxiǎng)使用寿命。如何让这些设备所使用的材料更加经久耐用?在位于海南大学的热带海洋工程材料及评价全国(quánguó)重点实验室(shíyànshì)(shíyànshì),一系列围绕长寿命工程材料研发的科研活动正在开展。实验室主任陈江华介绍,世界范围内每年因材料腐蚀造成的损失达到数千亿美元,而这一今年初刚刚获批组建的全国重点实验室,将助力我国乃至全人类持续“挺进深蓝(shēnlán)”。
陈(chén)江华表示:“在海南,有生命的东西,‘生命’就特别长,但是没有生命的东西,‘生命’就特别短,这就是指材料。比如很多种钢材,在三亚一带的腐蚀(fǔshí)速度是在青岛的3倍至4倍,是在北京或湖北地区(dìqū)的十倍以上。很多建筑、装备(zhuāngbèi)(zhuāngbèi)的腐蚀、污蚀,例如微生物对船体的负面影响,这些现象造成的损失非常(fēicháng)大。下潜(xiàqián)深、探测远、寿命长等问题,永远都是热带海洋工程装备的挑战,也是对这些装备材料提出的永恒要求。全世界没有专门从事(zhuānméncóngshì)热带海洋工程材料研究的实验室,国家批准我们成立这个全国重点实验室,在深远海的特种视窗玻璃、岛礁材料等方面(fāngmiàn)有所贡献,从基础研究开始做起,支撑新材料的开发,做一些惠及(huìjí)全人类的科研工作。”
红树林生态修复(xiūfù) 平衡保护与发展
红树林生态系统(shēngtàixìtǒng)(记者王泽华 摄)
不管是近海还是(háishì)深远海,都需要将(jiāng)保护与发展相平衡。在我国迄今为止红树林连片面积最大、树种最多(duō)、生物(shēngwù)多样性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——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环境综合整治、生态修复、科研观监测等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。保护区管理局林业工程师(gōngchéngshī)冯尔辉介绍,曾经,沿海村民靠海吃海,挖塘养殖、开设违规餐饮店、非法采石场等现象普遍存在;随着公众海洋(hǎiyáng)保护、红树林保护意识增强,如今,这里的海洋生态环境越来越(yuèláiyuè)好(hǎo)。作为我国首个以红树林为主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,这里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生物的乐园。
冯尔辉说:“这些(zhèxiē)矮一点的灌木是(shì)这几年(jǐnián)公众和社区(shèqū)居民过来种植留下来的,生态环境不断向好。我在保护区主要负责鸟类监测工作,刚到保护区工作时,鸟类只有185种,今年,我们已经发现了230种鸟类,特别是一些珍稀濒危的鸟类,像黑脸琵鹭、彩鹮、黄胸鹀。2022年发现的白边(báibiān)侧足海天牛,是红树林生态系统(shēngtàixìtǒng)里非常重要的生态健康指示物种。保护区实行分区管理,核心区禁止(jìnzhǐ)进入,缓冲区需要严格审批,实验区允许开展一些生态旅游、科普宣教活动(huódòng),让公众能够了解红树林,认识红树林,从而去保护红树林。”
关心海洋 认识海洋 经略海洋(央广网发 自然资源(zìránzīyuán)部宣传教育中心供图(gōngtú))
海南,因海而生,向海图强。作为我国管辖海域面积最大的省份,海南与海洋(hǎiyáng)密不可分,海洋经济也是海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加快构建自贸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力量。2024年海南省海洋生产总值增速达10.4%,位居全国(quánguó)前列,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(bǐzhòng)达34.1%。海南省海洋厅副厅长崔晓健(cuīxiǎojiàn)表示,不管是海洋渔业、制造业(zhìzàoyè)、服务业,还是海洋新兴产业,当地正在推动(tuīdòng)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(fāzhǎn),推动海南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崔晓健说(shuō):“海南管辖约200万平方公里海域,深海是(shì)海南独具特色和优势的(de)资源,在推动(tuīdòng)海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,我们深刻(shēnkè)认识到向海洋要(yào)生产力、求新增长点的重要性。当前,海南省在海洋一二三产方面全面发力,加快选育耐盐碱特色种质资源,海洋新能源、海洋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增加值实现跨越式增长。重点培育海上(hǎishàng)风电、深海油气矿产资源开发、海洋装备智能制造等特色产业集群,加快构建深海全空间无人智能体系(tǐxì),大力提升现代海洋服务业能级。向海图强,再造一个‘海上海南’。”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(shìchǎng)下载“央广网(yāngguǎngwǎng)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(bǎnquán)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(bù)得转载(zhuǎnzǎi)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央广网北京6月8日(rì)消息(记者王泽华 许云(xǔyún) 魏安)据(jù)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,6月8日是第17个世界海洋日,主题是“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(gòngshēng)”。2024年,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十万亿元,不管是海洋渔业、制造业、服务业,还是海洋新兴产业,都呈现强劲发展势头,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(lādòng)作用进一步显现(xiǎnxiàn)。
记者来到主场活动举办地——海南海口,在滨海滩涂的盐碱地(yánjiǎndì)上,一片片(yīpiànpiàn)兼具经济(jīngjì)和生态价值的经济作物正茁壮成长;实验室里,耐腐蚀材料的研发正助推海工装备走向深远(shēnyuǎn)海;在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树林中,见证了保护与(yǔ)发展的相得益彰。经略海洋,有哪些创新性“打开方式”?
全海水灌溉 盐碱地长出“幸福(xìngfú)草”
在海南海口美兰区演丰镇,临近海洋(hǎiyáng)不足百米(bǎimǐ),一片片整齐的绿色植物(zhíwù)扎根在含盐量较高的重度盐碱地上。这些看起来非常陌生,却又明显是规模化种植的植物究竟是什么?海口市(hǎikǒushì)乡投集团海洋经济板块负责人陈佩福(chénpèifú)介绍,这种植物叫作盐角草,又名海芦笋,因花果期形似虫草,其商品名为“海虫草”。可为什么要在这里种植这种植物呢?
陈佩福说:“海边这些盐碱地的含盐量在1%至2%,甚至(shènzhì)更高,因为海水(hǎishuǐ)的平均含盐量是3.5%。这样(zhèyàng)的地原来只能做鱼塘、虾塘,因为取海水比较方便,挖一个土塘就可以养鱼虾(yúxiā)。现在近岸的生态修复要求非常严格,我们把这片地整理出来,种了海虫草(chóngcǎo)。这种植物能全海水灌溉,研究证明,它在6.5%的盐度下都能生存。海里的海水抽过来,可以直接灌溉到作物(zuòwù)上。”
盐碱地上全海水(hǎishuǐ)灌溉的经济作物(记者王泽华 摄)
不经任何处理的海水(hǎishuǐ)直接灌溉就能生存。除了好打理,还有什么好处?陈佩福表示,这种经济(jīngjì)作物不但可以在治理盐碱地方面发挥作用(fāhuīzuòyòng),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,是沿海(yánhǎi)滩涂发展海水灌溉农业,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优选。
陈佩福介绍:“海虫草是(shì)有机蔬菜,吃起来非常脆(cuì),还有药用价值,全身都是宝,经济价值非常高(gāo)。每亩地在种植端的总收入在5万元左右,非常稳定(wěndìng)。它不(bù)与人争(rénzhēng)淡水,不与农争田,不与粮争地,对近岸的环境生态修复有促进作用。如果在海水水面种植,原来养殖产生的富营养物质被海虫草吸收、过滤、净化,又促进鱼的生长,形成‘鱼草共生’的模式。”
长寿命(chángshòumìng)工程材料 助力“挺进深蓝”
“梦想”号(央广网发 中船(chuán)黄埔文冲有限公司供图)
在(zài)深远海,一大批海洋牧场、海上风电(fēngdiàn)、远洋科考、油气开发等活动正在开展。由于需要经年累月面对海水侵蚀、高温高压高盐等环境,并且无法实现经常性维护,这些海洋活动所需要的(de)(de)海工装备往往面临腐蚀、污蚀等情况,严重影响(yǐngxiǎng)使用寿命。如何让这些设备所使用的材料更加经久耐用?在位于海南大学的热带海洋工程材料及评价全国(quánguó)重点实验室(shíyànshì)(shíyànshì),一系列围绕长寿命工程材料研发的科研活动正在开展。实验室主任陈江华介绍,世界范围内每年因材料腐蚀造成的损失达到数千亿美元,而这一今年初刚刚获批组建的全国重点实验室,将助力我国乃至全人类持续“挺进深蓝(shēnlán)”。
陈(chén)江华表示:“在海南,有生命的东西,‘生命’就特别长,但是没有生命的东西,‘生命’就特别短,这就是指材料。比如很多种钢材,在三亚一带的腐蚀(fǔshí)速度是在青岛的3倍至4倍,是在北京或湖北地区(dìqū)的十倍以上。很多建筑、装备(zhuāngbèi)(zhuāngbèi)的腐蚀、污蚀,例如微生物对船体的负面影响,这些现象造成的损失非常(fēicháng)大。下潜(xiàqián)深、探测远、寿命长等问题,永远都是热带海洋工程装备的挑战,也是对这些装备材料提出的永恒要求。全世界没有专门从事(zhuānméncóngshì)热带海洋工程材料研究的实验室,国家批准我们成立这个全国重点实验室,在深远海的特种视窗玻璃、岛礁材料等方面(fāngmiàn)有所贡献,从基础研究开始做起,支撑新材料的开发,做一些惠及(huìjí)全人类的科研工作。”
红树林生态修复(xiūfù) 平衡保护与发展
红树林生态系统(shēngtàixìtǒng)(记者王泽华 摄)
不管是近海还是(háishì)深远海,都需要将(jiāng)保护与发展相平衡。在我国迄今为止红树林连片面积最大、树种最多(duō)、生物(shēngwù)多样性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——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环境综合整治、生态修复、科研观监测等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。保护区管理局林业工程师(gōngchéngshī)冯尔辉介绍,曾经,沿海村民靠海吃海,挖塘养殖、开设违规餐饮店、非法采石场等现象普遍存在;随着公众海洋(hǎiyáng)保护、红树林保护意识增强,如今,这里的海洋生态环境越来越(yuèláiyuè)好(hǎo)。作为我国首个以红树林为主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,这里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生物的乐园。
冯尔辉说:“这些(zhèxiē)矮一点的灌木是(shì)这几年(jǐnián)公众和社区(shèqū)居民过来种植留下来的,生态环境不断向好。我在保护区主要负责鸟类监测工作,刚到保护区工作时,鸟类只有185种,今年,我们已经发现了230种鸟类,特别是一些珍稀濒危的鸟类,像黑脸琵鹭、彩鹮、黄胸鹀。2022年发现的白边(báibiān)侧足海天牛,是红树林生态系统(shēngtàixìtǒng)里非常重要的生态健康指示物种。保护区实行分区管理,核心区禁止(jìnzhǐ)进入,缓冲区需要严格审批,实验区允许开展一些生态旅游、科普宣教活动(huódòng),让公众能够了解红树林,认识红树林,从而去保护红树林。”
关心海洋 认识海洋 经略海洋(央广网发 自然资源(zìránzīyuán)部宣传教育中心供图(gōngtú))
海南,因海而生,向海图强。作为我国管辖海域面积最大的省份,海南与海洋(hǎiyáng)密不可分,海洋经济也是海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加快构建自贸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力量。2024年海南省海洋生产总值增速达10.4%,位居全国(quánguó)前列,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(bǐzhòng)达34.1%。海南省海洋厅副厅长崔晓健(cuīxiǎojiàn)表示,不管是海洋渔业、制造业(zhìzàoyè)、服务业,还是海洋新兴产业,当地正在推动(tuīdòng)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(fāzhǎn),推动海南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崔晓健说(shuō):“海南管辖约200万平方公里海域,深海是(shì)海南独具特色和优势的(de)资源,在推动(tuīdòng)海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,我们深刻(shēnkè)认识到向海洋要(yào)生产力、求新增长点的重要性。当前,海南省在海洋一二三产方面全面发力,加快选育耐盐碱特色种质资源,海洋新能源、海洋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增加值实现跨越式增长。重点培育海上(hǎishàng)风电、深海油气矿产资源开发、海洋装备智能制造等特色产业集群,加快构建深海全空间无人智能体系(tǐxì),大力提升现代海洋服务业能级。向海图强,再造一个‘海上海南’。”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(shìchǎng)下载“央广网(yāngguǎngwǎng)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(bǎnquán)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(bù)得转载(zhuǎnzǎi)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